软土地基上的加筋路堤与未加筋路堤不同之处是它们的破坏机理和破坏条件不同。对于未加筋路堤,填在较厚的软土层上时,一般表现为圆弧滑动或冲切式下沉隆起破坏;填在薄层软土层上时,则表现为侧向挤出破坏。而对于软土地基上的加筋路堤,由于设有加筋垫层,其破坏形式明显地与加筋有关,大致可分为以下5种破坏形式:
(1)滑动破坏。其特点是:土工筋材被拉断或拔出,填土和地基一起滑动,筋材基本上不改变未加筋前滑动弧面的位置。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软土地基较弱,强度不足,而且所铺设的筋材强度也太小、刚度低,加筋作用发挥不大。
(2)筋材断裂破坏。路堤中心沉降较大,形成一弓形基底沉降剖面,筋材被拉断后,呈现出对称圆弧滑动。软土地基的潜在滑动面应通过筋材的最大拉力点。所以,对加筋路堤的稳定性验算,除了要考虑拉筋的抗滑力外,更重要的是按限定潜在滑动面验算其稳定性。
(3)地基土塑性破坏。其特点是:当地基土已进入剪切破坏(或塑性流动),而填土和筋材尚未破坏,地基的剪切破坏也具有对称性,如果两侧施加反压重(如反压平台),就有可能获得新的平衡。所采用的加筋垫层应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和刚度,以保证基底和上部填土的整体性。
(4)薄层挤出破坏。原地基属于薄层软土地基,这种软土地基在施工中可能呈现出突然下沉但很快就趋于稳定的现象。突然下沉说明地基已出现局部剪切破坏;很快就趋于稳定,说明发生塑性挤出后,地基土又获得新的平衡。这种破坏模式也是以加筋垫层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刚度和完整性为前提的。
(5)水平滑移破坏。由于设计边坡过陡,在填土与加筋之间产生较大的滑动力,当筋材与填土之间的摩阻力不足以抵抗滑动力时,就会沿筋材表面发生水平滑移。